TAIWAN HRJ
 

編者的話

作者:林瓊珠(中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全文:

本期籌備進行期間,俄烏戰爭仍持續中,衝擊國際能源和糧食,對於各國經濟影響甚巨。本期收錄的三篇論文中,第一篇由黃默教授撰寫的論文,便是在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背景下,探問中國未來的可能選擇,並認為中國目前面臨一個極難的抉擇,一方是俄羅斯,一方是美國,黃默教授認為在這樣兩難下,假定中國是理性的行動者,中國選擇和美國與西方國家合作是較佳的選擇。針對黃默教授的文章,但昭偉教授和雷敦龢教授都提出評論和回應,但昭偉教授認為中國有三個選擇,美國何嘗不是有三個選擇,本文表面上討論中國的選擇,本質上凸顯出這也是台灣面對的困境。雷敦龢教授針對黃默教授一文的回應,認為即使國家試圖控制文化或語文,仍有其無法完全掌控之處,基於此,雷敦龢教授特別聚焦在趙汀陽的新天下系統的思想,具體指出國家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本期另外兩篇論文皆聚焦在兒童權益,陳心怡教授和唐宜楨教授以托育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探討《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在托育現場實踐的困境。該文指出多數托育人員能理解公約內容,但在面對特殊需求的兒童時,仍有因不熟悉、未接觸過的經驗而出現照顧能力不足之感,此外該文也指出家長和政府是也是造成托育實務操作困難的因素。作者強調應蒐集更多實務操作資料,了解條文操作落差的可能原因,才更可能落實兒童權利條文在托育現場的實踐。張弘潔教授、吳柏萱碩士和廖書荷碩士的文章,從地方兒少代表的提案經驗分析政府在落實兒少「表意參與權」的情形,該文依據訪談和相關法規與會議紀錄資料發現,現有兒少代表提案制度過於形式主義和官僚化,不利於兒少代表實踐「表意參與權」,宜由兒少的角度規畫友善兒少參與的制度。

此次人權論壇收錄四篇文章,主要針對今年五月兩公約國家人權報告第三次審查的過程、結果和建議。李念祖律師從三次審查所累積的赤字,說明我國目前人權保護的不足,包括廢除死刑無進度,禁止酷刑和防範刑求出現、以及全面反歧視法的立法,政府都無明確進展。黃嵩立教授和黃怡碧執行長一文對審查提出六大點實務觀察和建議,主要包括國際審查委員會的組成和運作方式,國際審查委員和NGO對話進行方式的改善方向,最後指陳審查的結論性意見有多項各界立場衝突之處,同時也有賴政府機關願意進行溝通和調整,才可能讓台灣人權保護有提升之可能性。施逸翔秘書長一文藉由檢視結論性意見,提出國家人權委員會未來的工作重點,並指出各項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應該落實決策透明和人民參與,莫讓實質的人權問題沒有具體的進展。最後,林慈偉主任針對結論性意見中有關於死刑的點次,指出審查員會強調「死刑就是酷刑的重要趨勢」,同時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該針對廢除死刑議題採取積極行動。

本期的人權現場從東南亞的角度來說明人權狀況。我們分別邀請了三位學者專家,就當前東南亞人權發展現況來進行探討。第一篇Sherien De Villa 老師的文章仔細研究2016 年至 2022 年杜特蒂擔任總統期間在菲律賓發生的法外處決事件。De Villa 老師提供鮮明的視角來審視國家基於消除毒品和犯罪活動而由國家所犯下的許多謀殺案件。她的文章強調了公民社會反抗國家的企圖,更重要的是,De Villa 老師還談到了藝術如何對人權產生作用,尤其是用文學來對抗國家對人權侵害的罪刑。第二篇文章Yap Swee Seng 顧問的文章著眼於馬來西亞國家人權委員會或 Suhakam 的演變。Yap Swee Seng 顧問的文章點出國家人權委員會試圖想保有其獨立性,但遭遇諸多挑戰,主要挑戰來自於歷屆政府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委員任命過程,以及政府不願賦予國家人權委員會更多權力以達成其人權的保護功能。最後,Leong Kar-Yen教授一文比較菲律賓的法外處決和新加坡的死刑,Leong Kar-Yen教授認為兩國領導者透過保證穩定和安全生活環境爭取選民的支持,而這背後是以邊緣化窮人為代價。Leong Kar-Yen 教授認為透過由攝影師和社會運動者提供的影像紀錄資料,成為侵害人權的有利見證,並防止更多人權侵害的事件發生。

這次書評/影評/展評,比較特別,分別收錄一篇書評,一篇影評,和一篇展評。楊素芬老師從教育現場的經驗,介紹公民不盲從這本書,該書以生活實例方式扣緊世界人權宣言條款,深入淺出介紹人權觀念,楊素芬老師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何要再認識世界人權宣言,並指出世界人權宣言與時俱進的特性,最後也點出目前人權教育現場應更著重扣緊人權知識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篇影評出自擔任今年高雄電影節美麗島人權獎評審的施逸翔秘書長的作品,通過該文生動貼切的介紹,讓沒有機會觀賞影片的讀者,能通過文字了解此次參展影片的故事和欲傳達的訊息,相信讀者可從本文介紹中挑選出個人感興趣的影片。第三篇展評是由張正先生從「如果我是策展人」的角度,引領讀者思考如何用視覺方式呈現人權議題,通過照片的展覽如何能夠達成攝影特展的目標,同時又能吸引到年輕世代的駐足,文中提出了回答。

本期有多篇英文稿件,我們要非常感謝雷敦龢教授協助本刊進行潤稿和編修,在此特別致謝。

 


Author:

Full text:

最新消息
最新內容
 
中國民主運動研究|專訪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王興中兼任助理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七集(下)
 
中國民主運動研究|專訪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王興中兼任助理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七集(上)
 
Professor Kar-Yen Leong’s Witness on Southeast Asia: Part 2|專訪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梁家恩副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三集|黃于哲
 
看見東南亞移工|專訪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張正負責人|人權群像第三季第六集
 
Professor Kar-Yen Leong’s Witness on Southeast Asia: Part 1|專訪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梁家恩副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二集|黃于哲
 
Professor Yu-Jie Chen’s Multifaceted Career: Researcher, Teacher, and Activist|Professor Yu-Jie Chen|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一集|黃于哲
 
Professor Seymour’s Reminiscence on Taiwan|James Dulles Seymour|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七集|黃于哲
 
推動台灣廢死最前線|專訪林欣怡執行長|人權群像第二季第六集
 
台權會十年回顧|專訪台權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施逸翔|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五集
 
台灣人權教育現場|專訪湯梅英教授|人權群像第二季第四集
 
學生權益與教師人權培育|林佳範|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三集
 
從友善校園到人權教育|專訪王秀津老師|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二集
 
從國際公約談人權議題及價值|專訪黃嵩立教授|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一集
 
學術研究與公共服務|專訪廖福特||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八集
 
理論與實踐的辯證|專訪顧玉玲|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七集
 
海外人權運動四十年|專訪王渝||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六集
 
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匯流|專訪張文貞教授|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五集
 
台灣與國際人權標準|專訪陳玉潔||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四集
 
台灣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該設置在哪裡?|專訪魏千峯||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三集
 
台灣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該設置在哪裡?|專訪李念祖|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二集
 
她(他)們還是我們?|專訪陳文葳||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一集